题库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2015届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24-09-20
| 月考试卷
|
| 浙江
第三方
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9分)
“微信阅读”入侵引关注:“微时代”,读什么?
张 铁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让“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微信阅读的新方式加剧了这个问题。当文化产品和思想观念在互相激荡中双双爆炸,当网络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信息的总和,很多人却又陷入了一种选择的焦虑,“读什么”成了一个难题。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佐证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不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这正如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评价——灵韵的凋谢。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或许是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需要的则是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微信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阅读”将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
B.“微信阅读”的“自由选择”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C.“微信阅读”的快速阅读和肤浅阅读让人心存担忧。
D.“微信阅读”将来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给予我们真正的幸福。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信阅读”的订阅让用户有选择的自由。
B.当网络信息几何级数地增长,很多人陷入到选择的焦虑和“读什么”的困惑。
C.分享无法深究的八卦、似是而非的劝诫、浅尝辄止的思考、不知所云的感悟,使得 “微信阅读”,这样的阅读状况前景堪忧。
D.在微信阅读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
【小题3】如何让“微信阅读”成为“高一层次”的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0分)
古渡
朱以撒
⑴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⑵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与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⑶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过去的生活悄悄流逝。
⑷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水泥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
⑸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素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⑹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本文有删改)朱以撒《古渡》
【小题1】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农家人生活的特点。(不超过10字)(2分)
 
 
 
 
 
 
 
 
 
 
【小题2】第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3】赏析第四段中的画线句。(3分)
                                                                                            
【小题4】本文标题是“古渡”,可第五段却有较多关于影片《鸡毛信》的描写,作者为何这样写?(6分)
                                                                                           
【小题5】本文借“古渡”和“水泥桥”表达了怎样的思考?请分点阐述(6分)
                                                                                           
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20分)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文采于后世 表:表露B.文太平 致:传达
C.而皆有心焉 侈:夸大 D.方其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泣书之 物过盛当杀
B.有羡于乐天 余嘉能行古道
C.忠献公之贤于人远矣 死生,昼夜事
D.忠彦告 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述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缺不以公告自诩的谦谨态度,从而见出了他恬淡的志趣。
C.文章议论风声,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的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
【小题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 之 君 子 其处己 也 厚 其 取名 也 廉 是 以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于 丘 明 自 以 为不 如 颜 渊。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4分)
译文: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4分)
译文:                                                                    
诗歌鉴赏
语言表达
默写
作文
其它试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