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15学年安徽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初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24-09-20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
| 安徽
第三方
其他
现代文阅读
1. 落 叶  (15分)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地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小题1】作者行文很注意前后照应,请找出文中一处照应。(3分)
【小题2】第⑤段中“喔,叶子,你们认识吗”。这里为什么用“你们”而不说“你”?(3分)
【小题3】“悠悠岁月”中的“悠悠”作“长久”解。文章第5自然段“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中的“悠悠”作何解释?(3分)
【小题4】第⑦段中“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请从文中找出作者往日哀叹的原话。(2分)
【小题5】文章最后说:“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作者这里写的是法桐,实际上也是表达对人生的认识。请你揣摩这段话中加点的语句,结合人的生命现象,简述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4分)
文言文阅读
1. 《河中石兽》(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铁钯           (2)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山门于河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沙为坎穴            (4)据理臆断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小题4】选择题。(2分)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小题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从中你有什么收获?(3分)
诗歌鉴赏
名著导读
默写
作文
听力题
其它试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