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欶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6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分)
(4)从以上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如何?(6分)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答案:(1)特点: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2分,任答两小点)基本结构是:三公九卿制。(2分)
(2)措施: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2分)大部分财政收归中央,一小部分留给地方(2分)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2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全国疆域辽阔。(2分)
(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3分)趋势:相权逐渐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5)标志:军机处的设置(2分)  时代特征:明清时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特点即为:皇权至上;权利世袭;大权独揽等。中央实行三公九卿或者三公制度。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军事上:实行分权,即设置枢密院掌管调兵权,将领只有统兵权,并设立禁军。财政上:设置转运使,规定地方除留少部分外,全部运回中央。又据材料“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知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得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据材料“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可知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中书省是一个行政机构之一,权利还没有到达元朝。又据材料可知“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是元朝幅员辽阔所致。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二、三主要是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材料四主要是君相之间的矛盾。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可知是地方权力逐渐减小,中央的权利不断增大。从最后的材料四可以看出君相之间最终以君的胜利,权力达到顶峰。
(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军机处的设置;这时期的主要特征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衰亡,或者走向反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集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