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强整:勉强整理。②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小题1】此曲题目“九日”指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从曲子中找出相关词语作说明。(3分)
【小题2】这首曲子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小题3】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作用。(4分)
答案:【小题1】“九日” 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1分)“归雁横秋”、“西风”、“寒鸦”,表明已到秋季(农历九月)。(1分)“黄花”即菊花,为重阳节所赏之花。(1分)
【小题2】①对官场的厌倦之情。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对生命衰老的悲伤之情。
【小题3】①“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写的是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②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或后面的“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或前后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此时孤寂而思家的感情。
【小题1】
试题分析: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指出写了什么内容1分(能答出“繁华热闹”意思即可。如果只解释诗句字面意思,没有指出是什么生活场景,不得分)。手法(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1分;结合曲的内容分析2分。此答案只是就“对比(反衬)”这手法进行分析,若答“以乐景衬哀情”或“虚实结合”,分析有所不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