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7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小资料: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生成。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2分)
答案:(2)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将瓶中氧气耗尽        b、二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试题分析:(2)二氧化碳的检验:往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3)【反思与评价】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将瓶中氧气耗尽,这样使结果更准确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从而使氧气的含量偏大
考点: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