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开元元年十月,姚崇在建议中说:“臣请国亲不任台省……员外等官,悉请停罢,可乎?”唐玄宗高兴地回答说:“肤素志也。”开元二年正月,玄宗下令从京官中选拔有才识者出任都督、刹史,又从都赞、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入为京官,进行交流,并规定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五月,玄宗一举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
——《旧唐书》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 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 ;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答,按第①小题计分)(4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朝兴盛的认识- 答案:(1)皇权至上、以儒治国、商业经济繁荣;
(2)①措施:王公以下,生活享受不得超越品级。精何官员。(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
简评: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休息,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强盛奠定基础。(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②措施:“国亲”不任台省,停止以前提拔官员的举措;选拔有才识的人任地方官和京官,形成制度;坚持提拔官员唯才是举原则,精简官僚机构。(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简评:澄清吏治,裁汰冗员,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在封建政治体制下的吏治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用人机制。(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认识: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开明,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 -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政治、经济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图片可得出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央的北端,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反映了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儒学为主,为选拔官员创造了人才条件,体现了以儒治国的思想特点,坊的描述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第(2)问,属于选做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①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记,解答本问,首先抓住关键词“整顿吏治”“主要措施”, 仔细阅读材料,分层概括,并画出重要词句。材料有两层意思:关键词第一层有“自王公以下”“不合用者”“一切禁断”(立即停止不合身份的高级待遇);第二层包括两小层意思:分别是“重视审察官员”“量才授职”“精简官员”等。简要评价必须明确评价的对象是唐太宗“整顿吏治的措施”,即这些措施有什么好处,然后根据分值,至少答出两点。如有利于官员队伍的清廉,提高行政效率,使统治清明;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玄宗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包含三层意思:“国亲不任台省、员外等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都督、刺史”“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概括不等于抄材料,简要说出其大意即可。如:国亲不能担任大官要职,重用有才能的人任京官,精简机构,裁撤富余官员等评价时先搞清楚评价的对象,然后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如精简官僚队伍,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官员清廉度,提拔优秀人才,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等。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认识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依据三则材料及已学知识综合分析获取认识,可以从统治者的政策措施是否能打造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是否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等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