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本问主要考查中西方科技相关成就及相关背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即体现在:A.宋应星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他多总结前人的经验,即“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而少于创造新理论。B.牛顿是在长期试验基础上,进行的理性探讨,他取得的是突破性的科学成果,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以上特点的出现,与中西两国具体的国内政治、经济等大背景密不可分,可以这样来认识:A.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长期自给自足落后小农经济的经济形态,再加上政治上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不断加强等,这一切压抑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往往局限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既得成果。B.牛顿的科学研究属于近代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他的科学研究讲究实验数据的推理与论证,讲究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等。
(2)根据材料一、二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与牛顿二人的科技成果呈现出不同的命运,究其原因,应该结合中西方具体的具体的国内政治、经济等大背景来认识:A.中国古代尽管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内向型”经济形态,农业科技成就的推广利用率并不高;‚同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不去搞科学研究;ƒ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等,不利于科技成就的传播、推广及创新。B.牛顿的科学成就出现于全社会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创新;ƒ生产领域技术的革新,科学与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生产力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经济,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及其影响;近代科学技术·牛顿经典力学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科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