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人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小题1】诗的中间两联,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5分)
【小题2】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小题1】手法:远近结合,衬托,(视听结合或以动衬静也可)(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
【小题2】抒情手法:触景生情或者借景抒情,吊古伤今,表达了流离之感,故乡之思,古今兴废的感叹,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中间两联的主要景物有:野寺、云峰、夕阳、垒、磬、山林。可根据修饰景物的词“人少”“水深”“旧”“空”体会出荒凉、幽静的氛围;从景物的方位可得出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从景物之间的关系来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两问,第一问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及诗句分析,由注释可知,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流亡到此,秋日登高,自然触景生情,对古台的描写,“摇落”写出了寺庙的荒凉破败;“望乡心”表达出了诗人思乡之情;“惆怅南朝事”属于对古代兴废的思考后的感伤,即吊古伤今,暗示出自己的流离之苦;“惆怅”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