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答案:(1)民本、仁政;(2分)
(2)变化:
汉朝,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宋朝,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官方哲学。(5分)
(3)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6分)
(4)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家。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7分)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分析出体现了孟子的君轻民贵的思想,依据“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加强君主集权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这次改造使儒学上升为正统地位。宋代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使儒学丰富发展,并且成为官方哲学。
第(3)题依据材料“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可知康有为企图利用儒家思想,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传变法。第二问分析其原因可从当时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和儒家思想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打着孔子的旗号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第(4)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以分析出对孔子的态度是抨击的,也就是全盘否定。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的角度组织概括。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新儒学;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康有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