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6分)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和结合所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第一行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即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据第二行的“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据第三行的“所谓‘良知’也”可知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联系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中包含大一统、君权神授思想等,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西主张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国家形势。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史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是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回答这类题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上来回答;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政治上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思想上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日益僵化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