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于下列历史现象评价较低的有哪些?(4分)并说明理由。(4分) A、通商口岸  B、洋务运动  C、“扶清灭洋”
(2)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0分)
材料三    有人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社会生活史”。
(3)思考: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4分)
答案:(1)①A或B。(4分)
②理由:A.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经济主权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分)
B.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分)
(2)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鸦片战争,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鸦片战争,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8分)
A.经济:促使自然经济瓦解,促使商品经济发展,为新的经济形式出现准备 一些条件。
B.政治:促使先进中国人开始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思想:西方先进科技思想传入,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
(3)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4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问考查对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认识——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基于这样的认识,不难判断出,评价较低的有A、通商口岸和 B、洋务运动。理由分别如下:A.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经济主权到严重损害,从而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内容,不属于反对帝国主义范畴。B.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维护腐朽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不属于反对封建主义范畴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问实际上考查在不同史观下,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材料一牵涉的史观是革命史观,强调西方国家的侵略以及中国的反抗斗争;材料二牵涉的史观是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强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以二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A.材料一的鸦片战争,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属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材料二的鸦片战争,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促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促使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ƒ思想上,西方先进科技、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局面形成及发展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社会生活史”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问实际上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影响——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习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影响,也从属于近代化史观。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方式等不断传入近代中国,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从而推动着中国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近代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史观·革命史观·鸦片战争的影响;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