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6分)如图所示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蝗虫是一种有害昆虫,属于          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
(2)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虫害加剧,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          中起重要作用。
(3)当发生虫害时,人们会使用以下两种方法灭虫。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
A.农药灭虫       B.引入害虫天敌灭虫
(4)蛇没有四肢,但却属于爬行动物,你的解释是                           
                                 。(写出一点即可)
(5)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根据上述事实,你认为光照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是                                             
(6)田鼠不仅破坏庄稼而且还会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赶尽杀绝
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大力保护
D.控制数量,减少危害
答案:(1)节肢 (2)生态平衡  (3) B
(4)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5)(在一定范围内)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6) B
试题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生生活,足和触角也分节,如昆虫和蝗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2)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曾经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原因是麻雀会啄食农作物子实,结果消灭麻雀后农作物产量不升反降。因为,麻雀消灭了蝗虫没有了天敌,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大量地啃食水稻,导致水稻的减产,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3)灭虫过程使用农药会使农药散播范围扩大,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误杀害虫天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一般而言,食物链低端生物生存繁殖能力极强,在侥幸存活的害虫大量繁殖的情况下,由于天敌减少,会出现害虫爆发的局面。
最好的办法是培育害虫的天敌。因为害虫的天敌是抑制害虫数量增殖的重要因素,过多的使用农药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重要害虫的再度猖獗或次生害虫的大爆发。害虫的天敌虽然不能完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害虫的天敌可以抑制害虫数量增殖,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巨大威胁。
(4)蛇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如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等;(5)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夏天天气越是晴好,光照越强,水稻的产量就越高;越是阴雨连绵,光照越弱,水稻的产量就越低。通过以上分析,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制造的有机物少,反之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说明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6)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称为“四害”,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因为鼠,蚊,蝇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以及有关光合作用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