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23分)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
回答:
(1)概述从1500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民族是如何从分散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    1970年,33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均产值仅108美元,而21个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则高达3129美元;而到1992年,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33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值仅209美元,而21个发达国家人均产值则高达22185美元。
—— 世界银行《1994年发展报告》
回答:
(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3分)这一观点正确吗?(2分)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根源何在?(4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这一趋势增强,其标志是什么?(2分)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过程;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2)材料一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殖民主义,号召发展中国家抵制全球经济化。(3分)这种观点的片面的。(2分)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70-90年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问题严重。(4分)根源:在全球化过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4分)标志:世界贸易组织建立。(2分)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1500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民族是如何从分散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跨度是非常大的,主要包括新民航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完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瓜分世界,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抵制全球化”是材料一的最后一句话,其实也正是材料一的观点。这一观点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是无法抵制的。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二中的“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所以,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贫富分化问题,南北对立问题。根源当然是指旧的经济秩序。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这一趋势增强,其标志只可能是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顺应潮流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各民族是从分散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