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注】 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小题1】对上述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小题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 《八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他们分别怎样阐述这一观点?(3分)
答案:【小题1】D
【小题2】两者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的思想核心”或“礼的实质是仁”)。
盂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子也讲到礼是不能离开仁而单独存在的。
【小题1】
试题分析:手舞足蹈的原因是不能抑制由乐于做仁和义两方面的事所产生的快乐,“恶可已”是“怎么可以抑制”之意。本题考查对选文语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时应通读全文并逐句翻译,然后对照选项一一筛选,找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从选文看,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孝,怎么样对父母尽孝,对父母的孝顺实质上就是仁的核心和实质。而义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要按照兄所说的话去做,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听老大的,实质上要用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概念讲,那就是悌,就是兄友而弟躬。如果把仁和义的实质和内在的含义都懂了,这就是智慧之所在。礼之实,那就不断地用这种仁义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按照这种仁义的礼节去做,实质上这就是礼的核心之所在。孔子则认为,一个人没有仁德也就不能实行礼。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都认为礼和仁不可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一)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孟子•离娄上》)
(二)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 (《论语•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