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卫鞅变法的内容。(9分)
(2)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2分)并说明原因(5分)
(3)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6分)
(4)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5)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答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特权;奖励耕种;建立县制(9分)
(2)成功了。(2分)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5分)
(3)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分)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4分)
(4)陈胜、吴广。(2分) 秦的暴政(2分)
(5)启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所以商鞅虽死,变法是成功了。
(3)本小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和意义。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4)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5)秦短命所给我们的启示:作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作为统治者,要顺应民心,合乎民意;要轻徭薄赋,不要滥用刑罚,只有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过的稳定,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