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3分)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材料四: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郭沫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 (2分)。材料二中孔子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分)
(2)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4分)
顺其自然——(        )             以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3)小明在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①学习小组总结了如下的知识结构:

据此,材料四认为春秋战国在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据此请你替小明填出空格处所缺内容。(1分)请你根据小明和同学们的探究说明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②小明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头绪纷杂,人物众多,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请你帮助小明概括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分)
答案:(1)核心:“仁”和“礼” (2分)
影响: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2分)
(2)顺其自然——(庄子), 以法治国——(韩非子),
民贵君轻——(孟子),兼爱非攻——(墨子)(4分)
(3)①空格处:百家争鸣(1分)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派别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相互辩驳(2分)
②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体现出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就是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符合社会规范。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结合所学,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和不义的战争;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等;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3)本题考查的实际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士人们独立思考和开创性的探索,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空格处填写百家争鸣,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派别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相互辩驳。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要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战争频多,各诸侯国间竞相争霸;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在争霸中取胜,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增强自身实力。故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