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材料一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2分) 
(2)材料二讲的是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工程?(2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2分)谈谈你对该工程的评价。(2分)
(3)伯禹是谁?(2分)是因为他有什么典型事迹而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2分)
答案:(1)李冰   战国时期
(2)都江堰  成都平原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禹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本小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