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②不以封疆之界,固国③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④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②域民:限制人民。③固:使动用法。固国:使国防坚固。④亲戚:指内外亲戚。畔:通“叛”。
(1)“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括。(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共同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4分)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答案:(1)(2分)“得道”和“人和”。
(2)(4分)共同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孟子主张行仁政,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并且认为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是民心的向背,他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试题分析:(1)小题可从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④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语句得出“得道”、“人和”的原因。(2)小题的回答一是结合材料内容总结,二是根据平时对孟子的了解综合回答,一定要突出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孟子说:“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比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却不能胜利。(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又譬如,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不能依靠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依靠山川溪流的险峻巩固国防,不能依靠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施行仁政,得到人心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一战立即就会获得胜利。
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