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将在2016年在陕西省举办,为举办好这次盛会,陕西省公共图书馆达到152个,10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5万多家农家书屋建成;陕西省将举办各种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各类文艺演出近万场,广场演出5万多场,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陕西省是怎样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真正的文化大餐的。(6分)- 答案:(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分)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分)
(2)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②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2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首先明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是什么,然后分别解说什么是兼收并蓄,什么是求同存异,明确这些之后,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做即可。本题虽然说问的是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其实按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陕西省是怎样让广大人民享受到真正的文化大餐的,属于完成式类的措施类解答题。此类解答题,考生一方面要严格审核材料,找出所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应该为所筛选的有效信息找出对应的理论依据即可。对于“陕西省公共图书馆达到152个,1000多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5万多家农家书屋建成”措施,可以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角度分析说明。“陕西省将举办各种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各类文艺演出近万场,广场演出5万多场,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可以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即可。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