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二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03年《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材料一、二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4分)
(2)你认为材料三中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3)孙中山在材料四中表达了什么思想?(2分)- 答案:(1)从赞扬到否定。(2分)
赞扬的依据: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否定的依据: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4 分)
(2)不矛盾,角度不同。(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4分)
(3)推翻满清,实行共和(2分) -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从赞扬到否定。出现这样的变化的,是由于马克思所持的立场不同,即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压迫和民族抗争、反侵略反殖民的情感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材料二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立场上,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否定太平天国的,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相关历史事实。
(2)仔细阅读材料三中文字内容可以看出两位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即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
(3)结合材料所说为革命要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国,进而废除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强调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即强调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见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推翻满清,实行共和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评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