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18分)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1)根据图一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填写下表。(12分)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B
 
 
 
 
C
 
 
 
 
 
(2)根据材料一对联并结合图一,分析此对联颂扬的人物是谁。“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3)根据图二和材料二,说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答案:(1)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220
曹丕
洛阳
B

221
刘备
成都
C

222
孙权
建业
 
(2)诸葛亮;赤壁之战。(4分)
(3)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2分)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即图一中A处位置,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治理蜀国,经过几年的能力,使得四川地区和西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治理,即图一中B处位置斜线阴影部分;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位于图一中的C处,统治范围是图中的横线阴影部分,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抗操,施用了反间计、苦肉计等后,做好了火攻曹军的各项准备。但当时处于冬季,刮的是西北风,要进攻江北的曹军,必须是东南风,诸葛亮懂的天文地理知识,推算出有东南风的日子,结果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蜀汉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他七擒孟获,平定西南;与东吴议和,起兵讨伐魏国等,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本小题考查的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在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就是顺应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而进行改革,促使北方民族融合达到了高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