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3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4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5分)
答案:(1)政策: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3分)
主要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1分)
(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不足: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2分)
(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3分)
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关键把握生产队作为一个最基层生产经营主体,它具有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拥有主要生产资料归,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上述实际是八字方针中调整的内容,给予生产队的自主权,恢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2)通过分析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进展表现在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进一步下放,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从材料二可知,受思想认识的限制,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推广包产到户地区的限,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心存疑虑。
(3)从材料三可分析出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解决原体制的弊端,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的对比,说明既要注重调整经济体制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过程中失误和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