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9分)“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①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________锐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
答案:(9分) ①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②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竞争 捕食 生物多样性
(3)N2 P2 (负)反馈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稻鱼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是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经济效益是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2)亚洲鲤鱼可以捕食当地的某些生物,应有捕食关系。其引入也会本地某些物种出现竞争关。因已经构成了生物入侵,说明其数量增长十分多,进而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3)由图可知代表猎物种群数量的K值应是N2,因为捕食者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猎物种群数量增加,而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捕食者数量增加,故应是N2。而捕食者K值应是P2,因为当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时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会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它们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这样的曲线变化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