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有关观点分析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9分)- 答案:(1)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
(3)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试题分析:解答主观题要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本题解答的角度是矛盾观,可从几方面分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正确的解决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回答时结合义利观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