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10分)某中学八年级(5)班的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了测量一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Ⅰ)如图3(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长。
(Ⅱ)如图3(2),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问:(1)方案(Ⅰ)是否可行?__________ _;
(2)方案(Ⅱ)是否可行?___________;
(3)小明说在方案(Ⅱ)中,并不一定须要,DE⊥BF,只需___________就可以了,请把小明所说的条件补上,并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
- 答案:(1)可以 (2)可以(3)AB∥DE
- 试题分析:(1)方案一是由SAS构造三角形全等,所以可行;(2)方案二是由ASA构造三角形全等,所以可行;(3)只要AB∥DE,即可符合ASA构造出三角形全等,完成测量估算.
试题解析:(1)∵AC=DC,∠ACB=∠DCE,BC=EC
∴△ACB≌△DCE
∴AB=DE
∴量出DE的长就可以知道AB的长;
(2)∵AB⊥BD,DE⊥DB
∴∠ABC=∠CDE
∵∠ACB=∠DCE, BC=CD
∴△ACB≌△DCE
∴AB=DE
∴量出DE的长就可以知道AB的长;
(3)∵AB∥DE
∴∠ABC=∠CDE
∵∠ACB=∠DCE, BC=CD
∴△ACB≌△DCE
∴AB=DE
∴量出DE的长就可以知道AB的长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