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曲折探索】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伤害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1分)他它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请列举此次变法的两位代表人物(材料中提到的人物除外)。(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1分)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三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由此引发的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对此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问题一:洋务运动(1分);维护清朝统治(或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分)。
问题二:君主立宪(1分);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1分);康有为、梁启超(2分)
问题三:1911年(1分)。成果: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建立了中华民国(1分)。
问题四:民主、科学(2分);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意思相近即可)
问题五: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 试题分析:问题一:本问题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引进西方军事技术”、“自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创办一批民用工业;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或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问题二:本问题主要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主张是君主立宪,即保留君主,但君主的权利受宪法限制的一种制度;代表了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利益要求;由于材料中已经出现了谭嗣同,所以根据题目在回答的时候必须排除谭嗣同,所以可以选择康有为、梁启超。
问题三:本问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材料三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共和”、“中华民国”、“清朝灭”、“辛亥”,可以结合材料中这些关键词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1911年,然后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问题四:本问题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材料四中关键人物“胡适”、“陈独秀”、关键名词“北大”,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这些与新文化运动相关。在这三个领导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红旗;新文化运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它的积极作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问题五:本问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化的探索的启示。注意关键的“艰难起步,曲折前进”,结合这个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来回答。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