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          (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活性氧含量/%
13.94
14.02
15.05
14.46
“鱼浮灵”的产率/%
85.49
85.78
88.38
83.01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答案:⑴复燃;⑵CO2(或二氧化碳);⑶防止H2O2分解(或防止过碳酸钠分解),MgCl2+Na2SiO3=MgSiO3↓+2NaCl;⑷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或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或提高产率等);⑸C;⑹15~20;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⑻偏大;⑼①②;⑽12;合格品;2:3
试题分析:(1)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⑵二氧化碳能使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可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⑶实验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为防止过碳酸钠分解而失效;稳定剂中的氯化镁与硅酸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难溶的硅酸镁,覆盖在过碳酸钠表面起保护作用。
⑷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降低过碳酸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提高产率;
⑸因过碳酸钠不溶于异丙醇,所以洗涤晶体最好选用异丙醇;
⑹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5℃~20℃时,活性氧含量最高,鱼浮灵产率最高,所以最好在该温度范围内制备鱼浮灵。
⑺实验前通氮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测定值偏高;实验后还要继续通氮气是为了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⑻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将使部分氧气散逸,计算时过氧化氢相对含量偏小,碳酸钠相对含量偏大,导致x:y的值偏大;
⑼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分进入D装置使测定值偏大;同时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以使反应充分进行;
⑽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则说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氧气质量占样品的百分数(活性氧含量)为12%大于10.5%而小于13%,属于合格品;由氧气质量可计算过氧化氢质量为2.55g;D装置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2.2g,计算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则可得:
106x:34y=5.3g:2.55g  解得x:y=2:3 
考点:实验探究、基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