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1分)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
答案:(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1分,共2分)
(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分)
(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每点1分,共3分)
(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每点1分,共2分)
试题分析:第(1)小题:第一小问属于内敛型试题,答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其变化可以从“秦俗日败”、“ 恶语相加”、“ 贪求财利”等处看出社会中的人伦道德和家庭亲情都有变坏、重视个人私利的趋势。第二小问的改革措施可以对应地找到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或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提倡小家庭政策等有关。
第(2)小题:该题属于外延型材料题,题中也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所以答案可以在材料外组织。依据相关史实,孝文帝“以无与伦比的魄力”实行全方位的汉化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也是为了摆脱鲜卑贵族的阻挠,到中原地区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从服饰、语言、官职等多方面学习汉族文化,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要使鲜卑族走向封建化的历程。
第(3)小题: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相对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核心史实的记忆与再现能力。依据史实,商鞅变法从各方面进行彻底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加快了封建性经济的发展;孝文帝的改革则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历程,并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国家的再次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以特殊的方式发展近代工业经济,并从社会生活、政治体制等多方面促进日本的近代化。
第(4)小题:该题属于主观性较强,且相对开放的试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本题的主旨,不能漫无边际地去谈。“移风易俗”就是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这里要肯定学习其它的优秀文化对本民族和社会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结合本民族的实际,不能够照搬照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是不能一味抛弃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主要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孝文帝改革·文化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西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