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⑴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2分)
⑵指出材料一中“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写出两点即可,4分)
⑶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3分)- 答案:(1)分别是孔子、韩非 (2分)
(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等。(写出2条即可,4分)
(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子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分) - 试题分析:(1)本大题考查的是是孔子、韩非。第一题是结合材料分析人物。依据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判断他是孔子;依据材料二: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可判断他是韩非。
(2)第二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依据材料一“为政以德”,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孔子的教育主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等。
(3)第三题考查的是孔子、韩非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的主张。依据教材,结合历史分析:孔子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而韩非强调“法治”。因此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子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