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的“中国梦”。(8分)
(3)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分)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分)
(2)①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只有高扬这一旗帜,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②坚持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才能为实现 “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
③爱好和平。和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只有具备这种优良品格和精神活力,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3)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高‘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足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答案与要求关联度高,每条得2分;与要求关联度较好,每条得1分,无联系不得分。) - 试题分析:
(1)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明确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伟大实践的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其次,需要学生说明树立文化自信就是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具体措施。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答题范围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学生可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即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本题要求学生为某校开展的“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所拟的公益广告词只要符合“文明礼仪”这一主题且言之有理即可。诸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礼仪是成功的基石”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