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        )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小题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丧失 ②明智
【小题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小题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1】
试题分析:划分句子节奏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3.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连词“以、于、为”同样如此)也有句子,”因为“则”的前面没有另一层实在的内容,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4.有些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窃、惟、凡,或表敬副词,如“请、敬”,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5.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6.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者”后来划分;7.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来划分。如本题中,则要注意“王之兵”是一个短语做主语,所以其后要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本题中:明,明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弱乱,军队弱小、政局不稳。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可明确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