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即今雁门山),进攻太原,以巧计诱帝于平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帝被围七日,虽以使人厚遗阏氏(单于之妻)得脱,然受挫已不小。
材料二: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三: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1)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谁?西汉初年,西汉无力抵挡匈奴,其原因是什么?抵抗在材料一所述事件之后,汉朝政府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汉朝哪个皇帝时期?这一皇帝在位期间曾经三次出击匈奴,其中第一次、第二次击败匈奴后各夺取了原来匈奴控制下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一皇帝时期有能力击败匈奴?
(3)昭君出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汉初对匈奴的政策看似与昭君出塞类似,但实际有很大区别,请你说说两者的区别?
答案:(1)汉高祖刘邦;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力贫穷; 和亲政策 (2)汉武帝;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 (3)匈奴分裂后,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并向汉朝和亲,汉朝将王昭君嫁给他;昭君出塞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4)汉初是在国力明显不足情况下与匈奴的和亲,带有屈辱性和被迫性,实际情况也没挡住匈奴的继续南下;昭君出塞是匈奴主动“和亲”,希望恢复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昭君出塞后汉匈边境也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