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4分)
(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4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
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年安定生活。
(3)都有积极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由于过着游牧生活,他们逐水草迁徙,常常南下,占据河套等地区,威胁北方边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此常遭到中原王朝的反击,如材料一,双方处于“战”的关系;而材料二在和亲之后,双方贸易往来频繁,百姓少受战争的痛苦,汉匈之间关系恢复了长久的和平,处于“和”的关系。
(2)本小题考查的是汉匈关系的史实。匈奴由于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与生命安全,汉武帝时期组织强大的骑兵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分道北上。卫青行进千里,穿越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大战。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的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本小题考查的是对汉与匈奴关系的评价。汉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是为了解除匈奴对北方边境的侵扰,是一种以攻代守的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匈奴不敢轻易南下,北方边境得到了一定时期的安定,这是以战促和;而汉朝在打败匈奴后,答应其求婚,与和亲的方式来拢络人心,牺牲个人的幸福,换取和平,同样是有着极大的意义。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是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值得我们去缅怀和赞许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