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3)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DNA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2005年,由青岛培育的3只转基因羊每年所产羊奶中所含的乙肝表面抗原蛋白,足以用来生产2000万份乙肝疫苗。培育转基因羊常用的受体细胞是              ,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                
答案:(1)浆细胞 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2)HBV入侵肝细胞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颗粒   (3)羊受精卵    抗原—抗体杂交
试题分析:(1)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刺激B细胞和记忆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血液中发现的乙肝病毒的衣壳可能是HBV入侵肝细胞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颗粒,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3)动物通常用受精卵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因为其全能性最高。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若有杂交带形成,表明目的基因以形成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