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3分)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农村政策篇】

(1)请在示意图“?”处填写适当的内容。(2分)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3分)
【外交成就篇】
 类别
   内   容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3)   ”方针。(3分)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  (4)   的合法席位。(3分)
(5)   篇】

请你参照【农村政策篇】【外交成就篇】,结合卡片内容,为上面卡片设计篇名。(2分)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求同存异。
(4)联合国。
(5)祖国统一。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农村政策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的政策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后来,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所以,本题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全国分批进行土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因此,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就是针对台湾问题的,但在港澳问题上首先得到了实现。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