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恰遇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的情景和有所感而写下此词。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④山城:指密州。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小题1】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传统节日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题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的是密州元宵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2分)
【小题3】请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小题1】C 
【小题2】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1分),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1分)。(能抓住景物,描绘密州元宵节的清冷,语句连贯即可)
【小题3】对比手法(1分),表达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1分)。(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从“密州上元”中可以得出,本词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A重阳节B中秋节C元宵节D春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根据“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的翻译,通过合理的想象描绘出精彩的画面。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