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注释】
①矍然:惊视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因谓之方山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岂山中之人哉B.心之所向
C.余告之故D.久之,目似瞑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人识也        莫:                 ②见其所帽     著: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意:             ④余既耸然之   异: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答案:【小题1】C(2分)
【小题2】①莫:没有人;②著:戴;③意:神情;④异:对……感到惊异。(1题1分,共4分)
【小题3】英气勃勃的神色仍在眉宇间显现,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句式1分,见、岂各0.5分,共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C与例句“之”二者都是“代词”;A为助词,“的”;B为助词。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D为助词,无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异”这里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