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见表格)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1)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别跟帖分析。(8分)
帖一: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跟帖(5分):
帖二:网友“冻土”:他的年收入100万元,我的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的年收入202万,我的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3分):
跟帖一:                                                         
跟帖二:                                                         
材料二: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
(2)结合材料二,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8分)
材料四: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4)结合材料,说明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10分)
答案:(1)(8分)
跟帖一:
①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为“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2分)
②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分)
跟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3分)
(2)(8分)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1分)
②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2分)
③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合理配置资源。(2分)
④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1分)
消极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可能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压力。(2分)
(3)(8分)
①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完善法律法规,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等。(4分)
②农民: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人到城市中;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2分)
③企业: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分)
(4)(10分)
唯物论依据: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各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状况,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规划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务实行动。(2分)
②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建设的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于人民。(2分)
辩证法依据:
①坚持联系观点,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城镇化建设中城市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的发展等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不能只看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本质的、长远的联系。(3分)
②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城市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的发展、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等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依托每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状况,不搞“千城一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正确处理城市与人的发展的矛盾是关键。(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采用网络跟帖的形式进行设题考查,题型设计新颖。它其实是评析题的变题,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教材知识点与材料的对接,网友“云淡淡”的观点看到了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关系,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看到收入分配政策对居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网友“冻土”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应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问题。然后规范答题,从经济生活中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角度进行分别跟帖回答即可。
(2)解答此题,先要明确设问的指向,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说明要回答经济生活的知识,“影响”既要考虑到积极影响又要考虑到消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人口向城镇转移、拉动GDP增长、带动投资、消费等回答积极影响;结合材料中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回答消极影响。再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经济生活的知识有机结合即可。
(3)本试题设计比较开放,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思考角度不能单一,要放开思维层次及含量,即是谁要促进农民的市民化,政府、企业、农民自身都要考虑进去。作为主体的政府重在服务和引导;作为主体的企业重在承担责任;作为主体的个人重在转变观念。联系教材知识把主体与措施对应起来,综合归纳。
(4)解答此题,先审清设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对应。材料中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说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说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材料中要融入让群众生活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材料中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宏观调控,财政作用,劳动者就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