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它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材料二: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事。(2分)
(2)指出这件大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发明成果及其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社会关系的变化。(3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资产阶级在当时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3分)
(5)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
(2)改良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产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征服世界。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任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作用。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特别地,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操作。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本题答案:工业革命。
(2)本题主要考查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意义。工业革命中,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但带动的机器的却是人力、畜力、水力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方便、有效的动力。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钻研,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性机器。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本题答案:改良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产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对阶级结构的影响上来说,工业革命使得使用机器生产和现代大工业(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建立起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本题答案: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统治世界的原因。“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使生产力能够迅速发展;“交通的极其便利”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能迅速扩展到世界其他地方;“商品的低廉价格”冲击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依据材料内容,可见资产阶级在当时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有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先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题答案: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征服世界。
(5)本题主要考查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近现代科技发展证明:每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人类经济社会的长期持久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改变,增加经济。科学革命影响到整个世界,促进了各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说,科技创新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从而有力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本题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或: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