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4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四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事件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2)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2分)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  (2分) 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3分)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1分)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
(2)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深入:19世纪末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掀起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倡导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2分)
(3)创新: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分)
(4)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井冈山道路)。(1分)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1分)
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2分)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中国掀起的自救运动为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影响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不断加深,我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级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探索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依据材料三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表现为由以美为师转为以俄为师,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之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典范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经过革命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材料所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第三次飞跃,即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顺乎世界之潮流·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文化运动·史实;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