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中的指挥员曹刿在准备追击败退的齐军的时候,对齐军是佯退还是败退有过考察,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对这两句,有学者提出该这样断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请你写出这样断句的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案:理由:①强调了人物的动作行为(“下/视”:下了战车,仔细看),突出了人物形象;②更符合生活的情理(“登/轼”: 登上车,扶着车扶手);③增添了句子的节奏感。(或答:①“下视”变为“下/视”更能表现曹刿观察仔细。因为“下/视”意为“曹刿走下战车,察看敌车车辙”,而“下视”只是“向下看”。②“登轼”变为“登/轼”后翻译起来更合理一些,“登上车,扶着车扶手”。“轼”是车厢前面的横木,供车上的人作为扶手使用,是不可以登上去的。)(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其作用。比如此处主要要突出曹刿“对齐军是佯退还是败退”的考察,定然要突出“细心”,“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将动作分开来,一步更细致,“先下战车”,然后再“仔细看车辙”,看完车辙又“登上车厢前面的横木”,再“远望敌军的形迹”,每一步都体现出来。节奏感更强,更有表现力。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