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8分)阅读材料,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

——据(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使团马戛尔尼来华的主要目的。  (6分)
(2)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建国后,(大陆)推行“史学革命”,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承认在传播西方文明与先进技术方面仍有一定作用,并把通商口岸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等等。
——摘编自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3)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近代通商口岸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在评价近代中国类似历史问题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答案:(1)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6分)
(2)中国丧失了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落后封闭状态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使英国了解了中国的落后,并改变了对华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4分)
(3)克服“左”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
(4)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4分)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表格中英国使团准备的祝寿礼品可以看出目的之一是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从其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出他还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对于这次外交使团来访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来往。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时可以从中国丧失了一次认识世界改变落后的机遇和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两个角度分析回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并把通商口岸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两个角度来分析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比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对开放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