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果蝇因繁殖快、易饲养和染色体数少常作为遗传学研究对象。
(1)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形成单体的变异原理属于                   。果蝇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为隐性基因,为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二倍体无眼果蝇与野生型单体(纯合有眼)果蝇交配,获得F1代;
②统计F1代的                                 ,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F1                             ,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F1                             ,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某果蝇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异,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基因D,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d(如下图)。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若以该果蝇为父本,测交后代中有表现为红色性状的个体,请提出两种合理解释                                    
                                    

(3)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红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基因(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如左下图),在没有基因突变情况下,亲代雌蝇产生异常卵细胞的同时,会产生异常第二极体。
①参照左下图,请在方框内画出与异常卵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细胞图(要求标出相关基因)。
②请写出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红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的遗传图解(配子中仅要求写出参与形成该异常个体的配子基因型)。
答案:(1)染色体畸变     性状表现    
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或: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     全为野生型果蝇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或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者2上的基因d突变成D基因(或基因突变)
(3)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所以形成单体的变异原理属于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果蝇的IV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假设野生型和无眼由基因A、a控制,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IV号染色体上的实验步骤可以设计为:①让正常二倍体无眼果蝇与野生型单体(纯合有眼)果蝇交配,获得F1代;②统计F1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如果无眼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那么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a,只产生一种配子a,而野生型(纯合)单体的基因型是A,产生两种配子:一种是含IV号染色体的,其上含有野生型基因A,一种是不含IV号染色体的,所以F1代的基因型是a(无眼)和Aa(野生型),比例是1∶1,因此,如果F1代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②如果无眼基因不位于IV号染色体上,那么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a,只产生一种配子a,野生型(纯合)单体的基因型是AA,只产生一种配子A,所以F1代全是野生型(Aa),因此,如果F1代全为野生型果蝇,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IV号染色体上。
(2)根据题意,父本产生的精子只有d可育,但测交后代中有红色性状个体,说明后代红色个体中出现了D基因,则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或交叉互换)、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d突变成D基因(或基因突变)。
(3)由题意可知,双亲基因型为AaXBY、AaXBXb、后代基因型为aaXbXbY,是由于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aXbXb,产生该卵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为aaXbXb,则来自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为a。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