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2分)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4分)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分)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4分)
(5)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1)孔子(2分)
(2)儒家。孟子。(4分)
(3)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分)
(4)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4分)
(5)学习要实事求是,经常复习,要谦虚谨慎。(2分)(意思对就可得分) -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中著名人物的识记。结合所学,图片中的人物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2)结合所学,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主张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4))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等。
(5)材料一中的三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孔子主张学习应经常复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表明学习是应实事求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