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22分)20世纪以来,苏联、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8分)
(2) 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2分)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 (3分)
答案:1)变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2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4分)
影响: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政权得到巩固。(4分)
(2)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
(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答对任意3点即得5分)
(4)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2分)
不同的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3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足以证明苏俄的经济政策由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成了新经济政策,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政策变化的原因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原因主要是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引发了严重经济、政治危机,苏维埃政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两个方面来进行解答即可。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罗斯福新政,所以,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主要是回答出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即可。例如,美国由原来的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方式,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干预经济的成功范例。
(3)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所兴建的一个大型的工程,是罗斯福新政中所推行的以工代赈措施的典型代表,所以,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扩大就业上,为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上。而从材料也可以总结出其他方面的积极意义,例如,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均可。
(4)俄国改革背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经济危机,美国改革背景是指美国面临着1929---1933年空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改革的背景则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化、十年文革造成了经济困难,所以,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指的就是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当然美国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资本主义制度,而中苏改革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