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高中政治思品试卷库
2015学年山东潍坊三县市高二上学期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2025-01-17
| 期中考试
|
| 山东
第三方
单选题
1.
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民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各自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针对这一现象,在文化建设中国家应当( )
A.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B.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C.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D.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3.
这几年,我国国家主席出访时多选择本土设计的品牌服饰,这些服饰既不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性。这有利于( )
①直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②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领先地位
③体现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
④展示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一段时期以,诸如埃及卢克索神庙发生的“到此一游"等出境游不文明个案,不仅触动了国民的耻感神经,更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拷问。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 )
①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塑造健康人格
②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个性
③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④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培育优秀人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
中华文明,远流长: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沉淀下;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流动起;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
A.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6.
目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成为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餐桌美德。为使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们应该( )
①把倡导勤俭节约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抓
②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文化素养
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2014年10月11日,中国第五届红高粱文化节在山东高密开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开幕式上风趣地表示,“不只是高粱红了才回,其实玉米黄了我也回,小米黄了我也回,播种的时候我也回,《红高粱》就诞生在高密东北乡这片热土上。”《红高粱》的成功说明( )
A.文化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B.艺术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9.
“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这充分说明( )
①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借助大众传媒是成功实现作品商业价值的唯一途径
④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
为了保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村落民俗文化,2014年10月17日至21日,台北市举办了“社造20-村落文化节”,邀请全台各县市说出自己20年最动人的一个社造故事,并安排青年展示村落的工艺、表演、故事及生活美学等。举办这一文化节( )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
201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某地开展了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近年,《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
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许多民族文化成果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全面继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4.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微博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
A.它已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B.旧的传媒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
C.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15.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山东某地举行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展示当地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节日等。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
D.体味文化,升华情感
17.
近年,“高端、大气、上档次”“普大喜奔”“土豪金” 等新词在互联网上不断出现,这些词汇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创新源于网络灵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2014年再次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国家如此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教育( )
A.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具有沟通、共享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C.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D.是我国各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途径
19.
每年6月21日是广西玉林的“狗肉节”,当地的这一习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对此,爱狗人士强烈要求禁止,而当地人认为狗肉节没什么不妥,认为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习俗,不必照搬西方观念。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传统习俗不应受到外文化的影响
B.吃狗肉作为落后习俗应该摒弃
C.要用世界眼光衡量地域文化的优劣
D.多元社会需要相互理解与包容
20.
目前,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进行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22.
如今,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近年,山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区都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我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文化活动
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③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综合题
1.
(9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近年由于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许多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燃放烟花不能禁止,因为它是我们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中网友观点的合理性。(9分)
2.
(14分)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8分)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6分)
3.
(14分)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它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1)联系材料,分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8分)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推动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做到: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采取的措施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4.
(15分)2014年5月16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行,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思想道德建设。我省各级高度重视,让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过程真正成为了传播精神文明、引领道德风尚的过程,成为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联系材料,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我省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依据。(9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上述活动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启示。 (6分)
其它试卷列表
2015届重庆巫山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届广东揭阳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届浙江建德市严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二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学年山东临沭第二中学高二1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届河南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学年山东青岛育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学年江西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届四川资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届山东烟台市莱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2015学年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