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2015届浙江省萧山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25-01-17
| 期中考试
|
| 浙江
第三方
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在中国正统的知识积累中,文人阶级对话语权力的垄断,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始终处于集体的“失语”状态。由文人所构筑的社会文化体系,事实上排除了普通大众的参与。在精英文化的掩盖下,民众的精神活动只能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边缘地位。大众普遍性的失语,使我们的文化传统体现为极少数社会成员思想片段的串联。即使是今天,我们仍然习惯于从那些思想家和大人物所留下的片言只语中去寻绎历史的线索,而无视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的解读。
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文人阶级在累积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了自身感受范围的局限。他们不屑于将大众生活面相纳入历史的范畴,更无从总结他们的精神体验。当我们今天面临历史知识的重构任务时,弥补这一缺憾,就成为不得不完成的一个课题。
显然,我们必须转向,寻求解释历史的新资源。
民谣就是这样一种资源。
作为重构历史的一种资源,民谣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和生动。尽管文人对民众生活的记录也不无意义,但在乡土社会中自由流淌的歌谣比任何文人的描述都更为鲜活和真切。
民谣对探讨民众生活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对各种具体场景与细节的描述,这是正统历史中无法看到的。这种细节未必是真实生活的完整复述,但却与生活本身保持了最紧密的距离和最合理的关系,使我们得以体会生活本身的鲜活与斑斓。
与大众生活紧密关联的民谣,若隐若现地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民众随意吟诵、篡改及至遗忘中,记录着群体的喜悦与哀怨、自得与黯然,以粗粝的方式呈现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本相,表达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伦理信仰、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折射出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它所蕴涵的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千百年来民众生活形成真实的观察印象,也可以使我们更接近原始状态下的民众精神世界。
选自 田涛《民谣里的中国》(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精英文化的掩盖下,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始终缺乏对社会文化的话语权。
B.大众普遍性的失语,使我们仍然习惯于从那些思想家和大人物所留下的片言只语中去寻绎历史的线索。
C.在中国正统的知识积累中,民众的精神活动只能处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边缘地位,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也往往被人们忽略。
D.文人阶级在累积知识的过程中,也想将大众生活面相纳入历史的范畴,只是他们受到了自身感受范围的局限,无法总结大众的精神体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由于文人对底层生活接触不多,所以他们所记录的民众生活,往往是表面的,不够鲜活和真切,并没有多大意义。
B.民谣所记录的民众生活的细节未必是真实生活的完整复述,且是正统历史中无法看到的,我们不能采信。
C.虽然民谣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它被民众随意吟诵、篡改及至遗忘中,对重构历史意义很有限。
D.由于民谣记录着民众的生活本相,表达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伦理信仰、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所以它可以使我们更接近原始状态下的民众精神世界。
【小题3】根据文意,概括民谣对重构历史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0分)
冬青树
林海音
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表哥表妹两对夫妇都早到了,只等迟到的我。
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阿妗,我到啦!”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啊”,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嫂,表哥和表妹夫也从舅舅的书房跑出来,舅母矮矮胖胖,又是放足,她擦着鼻尖的汗,拖着笨重的身躯,抢着跑出来。我见了舅母好高兴,赶忙迎上去,舅母握住我的手,把我上下一打量,红着眼圈叹口气:“瘦了!”
“瘦了?哪里!我临来时才在医院磅过的,比上次长了两磅呢!”舅母不满意我的答复,不住地摇头。
“姆妈就是这样,见了谁都嚷瘦呀瘦的,都像您胖得油篓似的走不动才算数吗?”表妹虽然结婚了,仍然改不了跟舅母抢白的习惯。我们听了都好笑,舅母用手指戳着表妹的头笑骂:“该死!该死!”我又听见舅母熟悉的骂人声了,惟有在舅母这毫无恶意的骂声里,才觉得是回到了有所依赖的家。
这是两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年轻的一代,为了事业,不能守在老人的身旁,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其实我知道她是多么盼望孩子们都围绕在她的身边。这一次大家写信商量好,要在舅母的生日全体回家来——其实各人在外面都已成家立业了,可是提到回家,总以在舅母的身边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就因为这里有一个舅母。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使你安心。她安排你的生活,让你舒服得像一个懒洋洋的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不由得睡着了。
可是在这个团聚的家庭里,我算的是什么呢?我不过是舅父的妹妹遗留下的一个孤女,在女孩时代便被远游的父亲寄留在这家里。舅母每见我瘦弱,总叹息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而我却以为遇到舅母是我今生最幸运的事。我曾失去许多亲人,却永远不会失去舅母,她像一棵冬青树,在我的生活里永远存在。如果我说我在这家里从无寄居之感,那正是因了舅母的慈爱,她从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使我感觉在这家庭里是额外的一员。我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妹共同生活,安全而快乐,舅母却偏爱说我不幸。
舅母是旧时代中一个可爱的妇人,她所以常常说我不幸,正因为她是一个家庭观念极浓厚的人。我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生母早死,又被父亲遗弃。后来我自己又在一次婚姻悲剧里,扮演了不幸的一方。
在舅母的生活方式下,是包含着新的希望与旧的道德,叩头礼并不是这家庭落伍的表现,而是子女奉给长辈所喜爱的一些行为的表现,如果我们那种七摇人晃的叩头法,能给舅母老夫妇开心的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舅母还照老规矩,四眼儿人不必下跪,表嫂和表妹算是免了,我和表哥表妹夫带着两个表任一字排开跪倒在红毡子上。桌上的一对红寿烛,烛光摇曳映到舅母刚扑了粉的圆脸上,在舅母光亮的脸上,我看见一个老妇人最快乐的时光。刹那间,我忽然想,舅母真是一个懂得生活,富有生活风趣,而也得到真正生活的女人。
这次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可是舅母不肯,她说她愿意自己下厨,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可是,您是老寿星呀!我们应当孝敬您,您怎么反倒做给我们吃?”表妹笑着说。
“算了罢,吃一顿明天就全滚蛋了,什么孝敬不孝敬!”舅母又骂了,可是这次骂是亲切中带着伤感的,她虽是个顶达观的女人,但是老人的心是希望归来而怕离去的,舅母又何能例外?
我们吃得好开心,表妹夫和老丈人猜拳,五魁首,八匹马,把舅舅要灌醉了。我们也顾不得舅母在厨房烤成什么样儿,上一道菜,喊一回好。
和两表兄妹在一起,我一直受舅母特别的宠爱,当然是因为她对我多几分身世的怜悯。她希望我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好对我那谜样的父亲有个交代,可是在这两方面,我都使她失望而伤心。我很惭愧一直给舅母精神上负荷沉重,她对于我的关怀远超过她的亲生子女,虽然我已成人,不需人扶助,她的关怀也未稍减。
舅母的生日,我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她,我知道,更多的颂词,再多的赠礼,都不如给她一个能使她放心的表白,我许久以来就要对舅母说的是:我的身体虽仍嫌瘦弱,但意志却坚强;我的婚姻虽告失败,但这并不证明我从此失去光明的前途!
(有删改)
【小题1】 作者多次写到舅母骂人,请简要分析舅母骂人的特点及这样写的作用。 (3分)                                           
答:                                                                       
【小题2】为什么舅母认为“我”不幸,而“我”却认为“我”是幸运的? (4分)                         
答:                                                                       
【小题3】赏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4分)                                                             
答:                                                                       
【小题4】文中以“冬青树”为题,这样写有什么的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5】 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有怎样的感受?(5分)              
答:                                                                       
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七夕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箓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选自《东京梦华录》)
[注]①磨喝乐: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后成为儿童玩具。
②笑靥儿:一种食品名,人形。
③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的一种首饰。后借指这种形状。
④风流: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对数千者直:价值
B.饰以金珠牙翠或:有的
C.効颦磨喝乐盖:通“盍”,何不
D.数内有一对介胄者被:穿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小塑土偶耳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
B.如捺香方胜类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C.今通俗书之妪每谓予曰:“某所,母立于兹。”
D.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闻道百,以为莫己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七夕之时,北宋东京汴梁的风俗人情,尤其一种的叫做磨喝乐的小巧的泥塑土偶让人称奇,人们用雕镂的木料加以彩绘,并配上栏杆做成底座来安放。
B.有的磨喝乐价值很高,宫中及富贵之家以至百姓人家都准备应时物品作为陪衬,如“水上浮”、“谷板”、“花瓜”、“果食”等等。
C.对商家在一斤果食之中放上门神模样的“果食将军”这一习俗流传的由来,作者并不知情。
D.七夕前的三五日,京城内热闹非凡,小孩子大抵都要买新荷叶拿在手中,像是要模仿磨喝乐的模样,但是又不像,反而弄巧成拙,让人笑话。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小题5】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4分)
译文:                                                                       
(2)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3分)
译文:                                                                       
诗歌鉴赏
语言表达
默写
作文
其它试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