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5-01-17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
| 江苏
第三方
其他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房屋演变史
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小题1】从本文看,房屋有功能是什么?(4分)
【小题2】两题任做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⑴小题。(4分)
⑴第⑤自然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⑵第⑨自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小题4】第⑩自然段中说,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联系文本,发挥你的想像,为文章补写好结尾。(4分)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8分)
山的呼唤
琼 瑶
(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小题1】下边两小题只要求选做一题,若都做,只批阅第一题。
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小题2】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晚的玉山:                                                                     
【小题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4】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
【小题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①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
②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
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
④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竟,他没有遗憾。
⑤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已失去的自我。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第①自然段以清点物品起兴,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3】研读第③自然段,理解作者列举小草、小鲤鱼到居里夫人等事例,有何作用?并请你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4分)
【小题4】经常地清点自己的生活,是人生的常态,通读全文,联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清点自己的生活的?(4分)
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之者谁?               ②醉翁之不在酒
者胜,                 ④树林阴
【小题2】①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语言表达
2. 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
学习了“气候物候”、“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每到冬季,就会有一群被称作“鸟类熊猫”的黑颈鹤飞到位于云南昭通的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在大山包,有一个人二十多年来一直陪伴着这一群“精灵”,这个人名叫王昭荣,一九九八年,王昭荣了解到黑颈鹤的数量正在减少,他下决心要保护好黑颈鹤。从那以后,王昭荣开始到处宣传黑颈鹤的基础知识和保护黑颈鹤的意义。
他们编辑出版了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慈善副刊《爱之源》;组织志愿者对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进行考察,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与世界各地环保组织联系,从食物等方面为黑颈鹤提供援助;在当地广泛宣传倡议保护黑颈鹤等。
“黑颈鹤总是一对对出现,亲密相伴。如果你非要走近去拍照片,它们就一起飞走,在天空渐渐远去。黑颈鹤对爱情非常专一,固守一夫一妻制,雌雄二鸟朝夕相伴,终身厮守。一旦伴侣先它而去,无论雌雄,均悲伤绝食,忧郁死去,或者冲向长空,然后收翅坠地自戕。”王昭荣说自己从黑颈鹤身上更深的体会到了爱情的真正含义。
现在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经从一九九二年的三百五十只发展到今天近两千只。
【小题1】探究题,你从这则通讯里读出了哪些气候物候知识?你了解了黑颈鹤的哪些知识?请选择一个问题用自己话总结出来。(3分)
【小题2】大山包的黑颈鹤请你为他们写一个广告,请求当地群众保持好它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则让黑颈鹤放心的广告吧。(3分)
默写
作文
其它试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