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 材料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因此,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强调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实现固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需要政府首先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入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合法权益;二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扎实步伐。某市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以下措施: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富有该市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带来了该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材料三:“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发出如此感叹。下面请看某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烦恼一:由于堵车,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污染严重。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他的烦恼。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以及“企业的经营”的相关知识分析某市上述措施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12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温馨提醒小张“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9分)- 答案:(1)①加快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分)
②城镇化的提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3分)
③加快城镇化有利于统筹城乡,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3分)
④加快城镇化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容纳和服务能力。(3分)
(2)①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文化产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3分)
②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增强非公有制的活力。(3分)
③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培育自主品牌(3分)
④要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3分)
(3)①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3分)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分)
③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分) - 试题分析:
(1)明确答题角度运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范围缩小,没有考经济生活整本书,而只考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知识,难度不大。根据设问组织答案,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就是在问为什么加快城镇化,有利于什么。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点,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2)知识点指向为“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设问角度为“启示”就是考查考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从措施的这一角度分析发展文化产业。应该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企业信誉和形象、消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张上书要注意哪些事项?归结到书本上的知识点是: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即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材料相对应的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又好又快发展、
点评:本题的指向性明确,设问角度典型,考生在分析时都会有章可循;但有的题目,考生一开始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要牢牢抓住题目的设问进行分析。如本题的第三问就是如此。考生要把材料归结到书本的知识点上去,如把“小张”换成“公民”来思考,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