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首页 > 试卷库
试题详情及答案解析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答案:(1)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分)
表现:严格控制船只数量及其规模;对航行时间和户籍进行限制;从武器到日常商品限制的种类越来越多。(3分)
(2)关系:世界市场的开拓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2分)
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或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3)措施:开展洋务运动。(1分)
结果: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现)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分)
(4)措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组建跨国公司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5)原因: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的推动;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顺应了全球化要求等。(3分,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中来概括经济政策;材料“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等关键信息来归结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的表现。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中“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文字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关系进行概括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从材料“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实践角度回答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洋务运动的结果:一是对推动近代化的作用,二是洋务运动的初衷。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中“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从加入区域经济集团角度回答;“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从组建此类型公司来回答;“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从世贸组织角度思考作答。
(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要结合材料围绕某种观点去分析并组织答案,可以从历史教训,民族独立,经济政策改变的推动以及适应世界经济潮流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闭关锁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